“考试还有机会,救命不能拖”
同校同级的考试刘春(右)、胡敏君(左)同日同时捐献造血干细胞
刘春和胡敏君,机会救命是考试淮南师范学院大四学生,两人此前并不认识。机会救命在考研复习的考试关键阶段,他们俩却一起住进了安徽省立医院,机会救命为的考试是救人。10月17日,机会救命刘春和胡敏君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考试成为全国首对同校同级同日同时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机会救命当天,考试他们捐献的机会救命生命火种从合肥启程赶赴外省,为千里之外的考试两名小患者重燃生命之火。
无偿献血,机会救命当成高中毕业礼物
刚满18周岁的考试刘春便和同学一道,参与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之后,刘春考入淮南师范学院,成为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刘春平均每年都要参与一次无偿献血。同时还带动室友,一起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2021年8月,在校无偿献血时,刘春听了志愿者的讲解后,便主动留样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暑假,刘春接到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他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捐献。
两次入水救人,“捡”来两个妹妹
其实对于刘春来说,出手救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他还因此“捡”来两个妹妹。初一时,学校组织春游,一名女同学在游玩时,不小心滑倒掉进了河里。刘春来不及多想,便直接跳进河里,一把扯住了女孩的书包。在赶来的师生帮助下,两人才被拉上了岸。刘春“捡”到了第一个“妹妹”。
刘春的家门口就是一条河,一天正在屋里看书的刘春,听到有人呼救,他夺门而出,看到一个人影在水面上扑腾。他赶紧下水救人,落水者在深水处不断挣扎扑腾,脸上都是血,水面上也被染红了一片。虽然不会游泳,但刘春依然鼓足了勇气,向前抓住了落水者。在村民们的帮助下,落水者被成功救上岸。落水的是一个比刘春小几岁的女孩,当天骑车不小心撞到桥墩掉进了河里。女孩上岸后被紧急送医,由于救援及时身体并无大碍。
多一个样本,多一份治愈的希望
胡敏君出生于2002年,是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学生。虽然容貌清秀,但却一直被同学称作“君哥”。因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胡敏君都如侠女一般热心肠,像大哥一样照顾大家。胡敏君这样开朗善良,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胡敏君的父亲也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曾经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在家里,我看过好多本爸爸的献血证。”胡敏君告诉记者。
2020年12月,胡敏君刚满18周岁,便勇敢地走进采血车,参与无偿献血。第一次献血,胡敏君便主动留样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听了志愿者的讲解后,我才知道造干配型是个极小概率的事件,就想着自己也出一份力。多一个样本,就能给患者多一次匹配的机会,多一点治愈的希望。”
考研还有机会,捐献救命不能拖
4月,正在上课的胡敏君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她初配成功了,“有的人等了5年10年,都没能配型成功。不到3年时间,我就成功匹配上了。”胡敏君当即就爽快答应了捐献,“当时课程学业都比较宽松,也是想着早点同意早点完成捐献。”
可一等就是3个多月,7月,胡敏君终于等来了进一步采样配型的通知。体检顺利过关后,却因患者的病情反复,难以确定捐献时间。最终,捐献时间被定在了10月中旬,胡敏君一点也没担心捐献会影响自己的备考进度,反而是内心充满了欣喜,“对我来说,考研还有机会,但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条件允许,我一定要捐献,救命,不能拖!”
全国首对,同校同级同日同时捐献
刘春和胡敏君此前并不认识,却因为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成了朋友。来合肥住院期间,刘春和胡敏君每天早晚都要注射动员剂,身体会有些许不适,他们就一边配合检查休养身体,一边抓紧时间复习看书。
在捐献前,两人商量后决定各自写一封信,把快乐和希望传递给素不相识的受捐小患者。信中,刘春写道,“哥哥希望你赶快好起来,积极恢复身体,每天适量运动,保持营养均衡。要有一颗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胡敏君则在信中祝福小朋友,“更勇敢更积极地面对治疗,成为奥特曼,打败小怪兽!”
10月17日,刘春和胡敏君共同走进采集室。10时40分,胡敏君率先完成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80毫升。11时35分,刘春也完成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87毫升,成为全国首对同校同级同日同时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当天,老师们还专程从淮南赶来,到病床前慰问探望。(记者 朱汗翔/文 吴翰林/摄 实习生 蔡东兴 通讯员 陈玉琴)
本文地址:http://www.itaogo8.com/news/50b3949955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