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区街“八仙过海”进行垃圾分类 餐饮垃圾油水分离基本实现
广州才是八仙过海垃圾分类“积极分子”,各区街早已“八仙过海”力推垃圾分类
上海强力推行垃圾分类,广州各区居民如果分类做得不好有可能受罚。街进圾分圾油这一消息一经传出,行垃现“垃圾分类”再度成为广州等城市市民口中的类餐离基“热词”。其实,饮垃广州的水分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本实广州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2015年,八仙过海广州成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去年7月1日,广州各区广州率先出台施行首部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今年,街进圾分圾油垃圾分类被列入广州十件民生实事。行垃现近日,类餐离基新快报记者走访市内各区多个街道,饮垃发现它们为推进垃圾分类可谓各出法宝:环卫站免费收运餐饮垃圾、水分设置回收机让居民“赚钱”、充分发挥老干部的表率作用……力争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天河区天河南街
餐饮场所基本做到垃圾油水分离
在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商场扎堆,食肆云集,每天都产生大量餐饮垃圾。“平均每天约有30吨餐饮垃圾需要转运处理。”天河南街环卫站站长毛学农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街道对餐饮垃圾收运从容器配置到日常收运都是免费的。
近日,新快报记者来到天河东路和黄埔大道西交叉口附近的立交桥底,看到桥下有一个天河南街专门设立的餐饮垃圾收集点,一名环卫工人正忙着清洗空垃圾桶和作业现场。除了对时尚天河、正佳广场等场所的餐饮垃圾定点清运外,天河南街环卫工人还要将许多餐饮“散户”的餐饮垃圾运到该收集点,等待转运处理。仅该收集点,平均每天就收集约160桶(一桶容积120升)餐饮垃圾,有时达到180桶以上。
为了从源头上实现餐饮垃圾“控量”“减量”,天河南街辖内的餐饮场所及商家现已基本做到了对餐饮垃圾“油水分离”和“脱水”处理。“对不合格、不达标的,坚决拒收。”毛学农说。
●荔湾区海龙街
散散步扔扔垃圾就能赚“环保金”
在荔湾区海龙街保利紫林香苑小区门口,一排智能垃圾回收机受到居民的欢迎。居民陈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他的家人已经习惯于在饭后散步时随手将家里的塑料瓶、快递包装箱、废旧衣物投进回收机,赚取环保金。
新快报记者走访现场看到,回收机的功能分为纸类回收、纺织物回收、金属回收、塑料回收几大类。记者在回收机的液晶触摸屏上输入手机号码,点击“塑料回收”,密闭的垃圾箱打开。液晶屏提示可以投递塑料容器、塑料餐盒、塑料玩具、洗漱品。随后,记者又点击“纸类回收”,并投入一些快递包装箱。此后屏幕显示,记者成功投放纸类1.38公斤,获得环保金0.55元。
“小区有2000多户居民,多数是中老年人,引入两台回收机后,有偿回收令居民分类投放的意识提高了很多。”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徐富强如是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小区从2017年7月创建垃圾分类标杆小区,采取过多种垃圾分类措施。目前,该小区3栋公租房已经实现楼道撤桶,在小区楼下放置干湿分开的垃圾桶。海龙街垃圾分类指导员詹前提告诉记者,该小区在推进楼道撤桶时曾遇到不少困难。在公租房推行楼道撤桶时,一开始,桶是撤掉了,但有部分居民将垃圾打包放到楼道的习惯还没改过来,经过不断宣传、上门、通过居民之间互相带动,现在楼道每一层都不再有垃圾了。
2017年,该小区的商品房进行楼道撤桶一个月后更是“难产”。“一开始的做法比较简单、粗暴,垃圾桶放在1楼,1楼业主的意见比较大。后来桶又放回各楼层了。”詹前提说,商品房目前还在做撤桶的准备,但不会轻易撤桶,影响居民投放习惯。“目前已经通过义工上门调研,了解到大部分业主的意愿是将垃圾桶放到负一层,因此下一步考虑的是既要方便居民投放,又要创造更好的投放环境。”詹前提说。
据介绍,荔湾区海龙街引进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餐厨垃圾经过分拣、粉碎和24小时的终端处理机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目前该街道每天处理餐厨垃圾两三吨,生成的有机肥经过一两天堆放后,回馈给附近花农和居民。
●白云区石门街
志愿者每天巡查 现场给予指导
“哪个投放点投放错误最多?”“志愿者正确指导投放了吗?”近日,白云区石门街鸦岗南社区居委会主任江术敬最操心的事就是垃圾分类了。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鸦岗南社区常住人口约8000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0吨。为了提高垃圾收运速度,鸦岗地区从2014年开始使用勾臂厢收运垃圾,收运速度是快了,但垃圾“一锅烩”、居民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去年,鸦岗地区试点投放分类垃圾桶,鸦岗南社区则是试点区域。
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9时或下午5时左右,在鸦岗南社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人们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手持垃圾分类巡查登记表,对投放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是否正确进行检查,登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小林是鸦岗南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的队长,他告诉新快报记者,每个工作日,志愿者都会到垃圾投放点巡查两次,查看居民投放垃圾的情况,看到投放错误的,会现场进行指导。江术敬介绍,他会根据巡查登记表,找出投放错误比较多的投放点,安排志愿者在投放高峰期值班,现场指导,并加大宣传力度。
“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巡查情况,‘抓’垃圾投放的‘重点人物’。比如,针对农贸市场、居民家庭的主要垃圾投放人,我们会做针对性的宣传指导,解决他们投放垃圾时存在的问题。”江术敬说,“重点人物”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了,投放正确了,工作就事半功倍。“你跟老人家说什么垃圾可回收什么不可回收,他们不一定听得懂,但你跟他们说,哪些东西是可以卖钱的,哪些是会腐烂的,他们一听就明白,也很愿意去做(分类)”。
江术敬表示,居民在家里就对垃圾进行分类,使得社区每月的垃圾量减少了三四吨,已经初见成效。其实,从这个社区可以看到白云区的大致情况,据城管部门统计,2018年白云区垃圾增长率持续下降,首次接近零增长,垃圾处理费首次实现结余。
●天河区沙东街
干休所已经实现 厨余垃圾不出院
位于天河区沙东街的广东省军区第十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目前共安置离职老干部100余户,去年被列为推进驻穗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单位,有效实现“有用垃圾全部回收,有害垃圾拉走处理,厨余垃圾100%无害化转化”,今年被天河区沙东街评为“垃圾分类样板单位”。
该干休所所长王玫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干休所的老干部发挥了重要的表率作用。“要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企业要减少过度包装,家庭也要学会废物利用,减少资源浪费。”92岁何值阿姨如是说。
据介绍,干休所里的老人家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生活中不铺张不浪费,时刻教育督促儿孙、保姆做好家庭垃圾的分类和回收,比如重复利用各种包装盒,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老同志们自发组成垃圾分类督导小分队,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督导纠正,经常提出中肯的意见,帮助所里改进工作。
除此之外,干休所与街道建立密切工作协调联络机制,吸取街道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强全员培训指导,多次邀请街道相关人员为工作人员和居民上课传授垃圾分类知识。最近,在天河区的支持下,干休所的厨房安装了智能化厨余垃圾处理装置,每天处理厨余垃圾可达100公斤,目前已实现厨余垃圾不出院,全部转化为有机肥料,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干休所里绿化带多,有了这些化肥我们可以在更多地方种上鲜花美化环境,让大家更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王玫告诉新快报记者。
本文地址:http://www.itaogo8.com/news/42e4559950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