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倒闭2000家?死亡名单背后,创业公司的7条生存法则

时尚 2025-01-16 01:01:35 92

如果说2015年是资本和创业者的寒冬,那2016年则已沦为寸草不生的倒闭单背极地,创业公司浮尸一片。家死

 

 

如果说2015年是资本和创业者的寒冬,那2016年则已沦为寸草不生的后创极地,创业公司浮尸一片。条生

2016年过半,已有无数创业公司轰然倒下。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倒闭单背截至7月份,家死创业公司倒闭总数就达到2000多家,亡名已超过创业总数的后创10%,其中不乏巨头投资的条生独角兽公司,包括蜜桃网、存法博派养车、半年青年菜君和车风网等融资过亿的明星公司。

为何一夜之间,楼宇俱倾?这场看似是资本寒冬,融资遇阻而引发的大溃败,实则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资本为何会剥离?我们从两个维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经济落入下行周期,增长50%的故事不再可信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漫长的下行周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80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只在1989年和1990年这两年里短暂地徘徊到了5%以下,在其余所有的年份里都超过了7%,直到2015年才回落到6.9%,而在往后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内,增长可能会更低。

这种背景下,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所处的商业环境都发生了巨变,所有的资产价值都被重新评估,所有的公司价值也都被全面改写。

过去估值往往是以公司的净利润或者收入为基础,结合一定的增长预测,再乘以一定的倍数,得出公司的估值。在这样的规则中,一个高增长的公司一定会比一个低增长的公司获得更高的估值倍数。

而由此引发我们深思的是,在GDP高增长的前几十年里,很多垂直市场保持了20%~30%的行业增长。这些行业当中的一些优秀企业往往可以讲出每年增长50%的故事来,因为即便你增长了50%,你也仅比行业平均增速快了一倍,这样的增速在资本市场是可以相信的。

然而,时过境迁,当中国GDP增长进入到7%以下甚至会跌落5%的区域后,则很多垂直市场的增速会降到10%以下。此时哪怕你只假设30%的增长,也意味着你比行业平均增速要快3~4倍,这在资本面前一定会受到更多的质疑和挑战。

曾经只需一个PPT和一个共创牛逼未来的故事就能轻松拿到融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方面,对投资人而言。在一个高增速的行业投资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一个低增速的行业。而改革开放至今,投资人面对的一直是一个持续高增长的经济曲线,哪怕是中国最活跃的投资人,也基本上都没有跨越一个——更不用说多个——完整经济周期抛物线的经验。因此如果中国经济增长一旦遇阻,那么逆周期投资经验的匮乏会让资本市场过度反应,草木皆兵。

没有过往经验和可行方法论的指导,资本会从风险较大的敞口,涌向那些被普遍视为相对安全的地方,而剩下的资本将会收缩,进入观望状态。于是创业者获得融资的难度大幅上升,创业失败率也会随之大幅提高。

资本寒冬由此形成。

 

 

创业环境迥异,创造商业模式是个伪命题?

有位著名基金大佬曾经这样描述他的硅谷之行——

在硅谷看100个项目,有30个以上的是有技术含量的项目;而在中国,100个项目中可能都找不到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公司。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创业环境与发达国家还存不小的差距,只不过前几十年我们并未深刻感知。是因为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口基数、人才资源和市场空间等优势弥补了与发达国家技术之间的差距,所以才会诞生一轮又一轮的创业热潮。

然而热度褪去,人口红利消耗殆尽,经济进行下行周期,泡沫即将破裂,国内创业生态的病症也都显露出来。

创业却不创新

一直以来,中国的创业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拔高项目的估值,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美国有一家做“智能戒指”的公司,他们能让手在空中滑动的时候,像鼠标一样控制电脑,蕴含了“人机交互”的技术。按照国内市场的看法,这个项目不靠谱。智能戒指的电能不够,精度也不够高。更重要的是,国内创业者不知道它的市场空间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卖这个产品,怎么赚钱。

这样的创业案例在国外很多,国外创业者更多是觉得有趣、好奇,抱着自己的项目能够研发成功的目的,最后能被谷歌、苹果这些大公司收购就心满意足,根本不去考虑什么卖点和商业模式。

而中国的创业氛围截然不同。中国创业者不谈产品的问题,用户体验的改变,而是刚刚完成天使融资,就规划好什么时候完成几轮融资,什么时候IPO。

中国创业公司会把卖掉公司当成失败,更希望自己独立持久地活下去。因为出发点的不同,中国创业公司的压力会更大,因为成功的定义或者退出的方式就只有一种——IPO。

 

 

只有好的CEO而没有好的员工

发达国家的创业公司,除了老板外大多数员工都来自顶尖的公司;而国内创业公司相反,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创业公司里的老板很厉害,但是招不到顶尖的员工。

中国公司最顶尖的员工,要么进入大公司,要么自己创业,不甘心为了一件好奇的事情做底层骨干。所以在中国的小型创业公司里面,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合伙人以下,能力水平匀速下滑。

创业生态无法成链

作为创业生态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大公司更愿意去收购小型创业公司。中国大公司则常与小型创业公司去斗争、去抗衡。

中国大公司当然也在做一些并购,但是中国整体并购氛围还不够。其收购的动力会弱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做收购的时候,一个小公司即便证明模式成功,老板也不错,但是员工的水平相对大公司是不够的,收购之后反而拉低了平均水平。

在国外刚好相反,非但不会拉低平均水平,收购小公司还能提高公司的活力。所以大公司会更有动力去收购、去改变自己的基因。环环相扣,国外创业生态形成良性循环,而中国创业环境却散乱如沙。

在中国,模式创新占到80%,而发达国家60%以上是技术创新。在很多模式还没有走到尽头的创业之初,的确能够获得成功,小米、微信、淘宝等现象级产物破壳而生。

但仔细琢磨,这些在本土行之有效的技巧很难跨境移植到国际市场,它们还没有达到——普世意义的成功。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些企业个体的成功,对更加广泛的企业群体几乎毫无借鉴意义。

当资本市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靠模式起家的创业公司已经无路可走,所有问题都回归到一个核心点,那就是制造本身,而这正是大多中国创业公司的通病。

从这个层面上讲,近几年中国的资本大量投入国际市场就说得通了。资本寒冬从来都是针对创业公司的,并不是资本市场没钱了,只是不给你钱罢了。中国的创业公司需要更多的考虑到,自身如何打破平行世界的藩篱,打通国际资本与模式,真正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当中。

 

 

附:给还活着的创业公司7条建议

1、寒冬创业选2B,避免大资金投入

如果你正在考虑创业方向,尽量做2B业务。2C领域大部分市场已被占用,且巨头林立。而B端盈利快,很少一家独吃,其差异性大,可后发制胜;另一方面,尽量避免大额资金投入启动且需要持续烧钱的领域。应该更加重视大健康、大文化、生活必需品和必需服务等具有抗周期和防御性特征的领域。

2、尽快对自己未来两年的企业增长策略,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该调整的尽快调整。认真地思考一下,在未来的5~10年,企业该如何生存和生长?

3、增强资金安全垫的厚度,尽量确保手里有不融资也可以平稳运行两年的资金。

如果你有健康稳定的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有足够强大的内外部运营体系和足够好的人才积累,那么你将迎来蓄势待发、整合市场的黄金期。

4、如果你正在融资,不要纠结估值,能拿钱赶紧拿,落袋为安;如果还没开始融资而在未来6~12个月又有融资刚需,那明天就启动。

5、在自由现金流和利润率之间选择自由现金流,在利润率和收入规模之间选择利润率,在收入和成交总额之间选择收入,在财务安全和增长曲线之间选择财务安全。

6、重视可用于银行贷款抵押的资产,它们在关键时刻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7、重新开始重视美元基金以及有美元基金管理经验的GP——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有或者将会有人民币基金。

未来几年,随着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界也必将重新洗牌。国际大品牌美元GP的重要性可能会逆势爬升,因为他们拥有在下行周期投资的成熟经验,敢于在危机面前把握机会。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t.kanshangjie.com/r4

最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对需要选择创业方向的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永远都是——哪件事会让我做了就打了鸡血,不做就睡不踏实,并且我做会比绝大多数人做更有成功的机会。这一点不会因为任何事情的改变而改变。

本文地址:http://www.itaogo8.com/news/26f5459942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清朗佛山”2024年网络生态治理执法情况通报

上海市环保条例修订草案下月提交审议

武汉国际赛马节开幕 汗血宝马有点高冷有点萌

马术项目走进合肥中小学生体育课堂

太阳南宁两台福伊特高档包装纸机提前开机,刷新全球纪录,强化行业地位

一批退役纯血马经文锦渡口岸顺利入境

中车集团在唐山投资百亿开建生态智能装备产业园

纵横积分联赛见证人马相伴成长的心路历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