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一线谈:为何18年无进展?
18年前,郑州市市政部门未雨绸缪,分类倡导垃圾分类,线谈并通过社区试点在全市大面积推行,为何然而好景不长,年无此后虽多次力推,进展成效均不尽如人意。垃圾一些民间机构的分类实践和探索,囿于种种原因,线谈同样没有成功。为何作为污染减量、年无资源化利用的进展重要途径,垃圾分类的垃圾重要性,社会各界已有共识,分类但由于周边相关配套、线谈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各方形不成合力,制约了这个系统工程的有效开展。
垃圾分类之居民家庭的困窘:
难分!
3月16日上午9时,郑州市经一路与红旗路交叉口北侧,一个老先生提着一大袋垃圾,走出经一路北19号院大门后,随手扔在了停在路边的三轮垃圾车上。他丢弃的这袋垃圾,跟垃圾车车厢中的不少袋装垃圾一样,不仅有剩饭菜这种不宜利用的垃圾,也有旧书本、旧衣服、饮料瓶等可回收的杂物。
与这辆垃圾车一样,在路旁的经一路垃圾中转站门口,停放的两排数十辆垃圾车同样是混合存放,未见区分。
问及丢垃圾前是否想过垃圾分类问题,老先生一脸错愕:你问这干啥?都扔几十年了,还分啥分?让谁回收利用?谁想用谁用!卖废品那仨核桃俩枣,我要它弄啥,还不够费事钱儿!
对老先生的做法,该家属院门口的多名居民表示理解和认同。一名女士说,家属楼下的垃圾桶只有一个,根本没法分类垃圾,除了个别收集废品变卖的邻居从垃圾桶捡拾垃圾外,没人会回收扔掉的垃圾。你分了,等装到车上,拉到了中转站,不还都是一个样?
垃圾中转站环卫工马女士说,他们收集小区垃圾,全部是统一装车,运到中转站后,又是统一卸入压缩池压缩,而后由大货车再统一转运处理,流程天天都这样,也没法儿分类,装车前都是一袋子一袋子,臭烘烘的,谁想打开分?
家住英才街的周先生是一位较为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他曾在家自行将生活垃圾分为不可回收垃圾和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等可回收垃圾两类分开存放,定期售卖废品,并利用餐厨垃圾、果皮等密封发酵,制作环保酵素和盆栽花卉基肥。
不过,在坚持了不到半年之后,他又不得不恢复到了最初的习惯,即将所有垃圾统一装袋,不再分拣打包。
这样干费时费力,消化数量有限,弄得家里味道很大,家人也有意见,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再说,我这样别人不这样,那么多可回收垃圾最后还是被整混到了一块,你说我弄这还有啥意义?他说。
垃圾分类之环保组织的尝试:
难干!
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负责人匡洁20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垃圾分类问题,并一直将其视为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她一直认为,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意义重大。
早在2010年5月,匡洁和她的团队志愿者们,就曾在郑州市中州大道旁的天裕小区,与物业公司一起,进行了一次垃圾分类的社区试验。
当时,他们在该小区多个单元楼的一楼大厅添设了分类垃圾回收箱以及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宣传画。居民们需要将自己丢弃的垃圾进行预分拣,然后分别装袋投放。每个单元的保洁员负责将居民们分类投放的垃圾,再次按照相同的分类方法分别存放。
本文地址:http://www.itaogo8.com/news/10d5989939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